本篇文章2717字,读完约7分钟

9月17日,共和国奖章获得者名单公布,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仍在田间检查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在袁隆平看来,确保中国人民的饭碗牢牢掌握在他手中是他的责任。20世纪60年代以来,袁隆平用自己的心血培育出了一粒粒饱满的水稻,每一粒水稻都饱含着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粮食安全的真诚的初始意愿。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访了这位尚未退休的90岁老人,并聆听了他的“草下乘凉之梦”和“杂稻盖天下之梦”的故事。目前,袁隆平种植的杂交水稻已达到每公顷17吨的目标,并正在向每公顷18吨的目标冲刺。袁隆平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达到每公顷20吨的试验田。”

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他的小学时代。

袁隆平回忆说,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带着同学们去学校附近的一个菜园里郊游。“那是在六月中旬,桃树上挂着红桃子和一串葡萄,太美了。哦,这个农民很好。”就这样,农业悄悄地在6岁的袁隆平心中种下了一粒珍贵的种子,这也为杂交水稻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奠定了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岁的袁隆平不顾家人的反对,用他小时候种在心里的种子申请了重庆湘辉大学农学系。23岁的袁隆平从重庆湘辉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的安江农业学院任教。当时,土地改革刚刚完成,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然而,一场霜冻灾难突然降临。1953年春,山东、山西、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小麦遭受霜冻灾害,粮价波动。此时,袁隆平仍在安江农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他小时候种下的种子仍埋在心里,没有发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959年,随着环境的变化,袁隆平开始意识到首先要关注的是主要粮食作物。因此,他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水稻研究中,他梦想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稻田里,一种特殊的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突然在一群稻子中发现一个鹤立鸡群,长得很好。耳朵又大又整齐,谷粒饱满。”袁隆平说:“我当时估计这个品种每亩能产一千磅。”

第二年,袁隆平种了1000株这种水稻,每天都去田里观察,希望能“这个品种成龙”。不幸的是,现实令人失望。“一个标题是令人失望的,高和短,没有人是他的‘老子’。”袁隆平意识到,根据遗传理论,当前的混乱属于分离现象,而第二代杂交会产生分离。“鹤立鸡群”是第一代杂交水稻,属于天然杂交水稻。受此启发,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人工育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东方神奇大米”的诞生

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水稻雄性不育》一文,正式提出了通过培育水稻三系(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思想和思路,从而揭开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不久,袁隆平、李碧湖和尹华奇组成的水稻不育性研究小组正式成立,在千阳地区的农业学校中开展。

1968年春,袁隆平开始了第一次田间试验,种植了700多棵不育水稻,对它们进行了精心的照料和观察。然而,在一场大雨后,人们发现700多棵不育水稻树被摧毁,先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它确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把我的实验推迟了三年。"袁隆平说道。

袁隆平对此并不气馁。"如果有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努力工作,与困难作斗争."随后,袁隆平在实验场旁边的废井里找到了剩余的五棵幼苗,继续他的实验。在雄性不育植物和近1000个品种和材料之间进行了3000多次杂交试验,但结果仍不令人满意。

“基因关系太密切的水稻是做不到的。你能消除这种遗传关系吗?有可能使用野生不育水稻吗?”1969年,袁隆平带领实验队到云南寻找野生不育水稻,并加快了栽培试验。

成功从来都不容易。袁隆平在云南进行的野生不育水稻试验因不能保持不育性状而再次失败。因此,他把目光转向海南,寻找野生不育水稻。

1970年,袁隆平的研究小组在海南发现了一种雄蕊无花粉的水稻,袁隆平将其命名为“野败”。经过两年的试验,杂交水稻试验取得了很大进展,雄性不育可以100%遗传。

1972年,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对成千上万个品种和野生失败者进行了数千次试验。“我们的杂交水稻长势很好,但收获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水稻产量下降了,而秸秆产量增加了70%。”袁隆平笑着说,“当时有人说,可惜人不吃草。如果人们吃草,这个实验就会成功。”

尽管实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但它们再次证明了杂交水稻的强大优势。"这种优势是稻草或水稻的技术问题,我们可以加以改进."因此,杂交水稻试验一直得到国家的支持。

两年后,1974年秋天,好消息频繁地从湖南传到广西。普通水稻亩产量只有200多公斤,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最高产量超过650公斤。历经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

20世纪90年代,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中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突破了超高产水稻育种难题,实现了每亩超级稻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大目标,屡创世界纪录(600,628)。

"中国人民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袁隆平说道。

让老百姓(603883,诊断股)吃得更好

袁隆平说,杂交水稻的产量没有上限,他希望向高产、高产、高产的目标前进。每公顷15吨、16吨和17吨的目标已经实现,现在他必须冲刺到每亩1200公斤的目标,即每公顷18吨。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享受草地下的凉爽,另一个是用杂交水稻覆盖整个世界。在我的一生中,我希望在实验场达到每公顷20吨的目标。从光能利用率来看,根据湖南的辐射情况,按光能利用率2.5%计算,最高产量可达每公顷22.5吨。”袁隆平说道。

在追求产量的同时,袁隆平表示,产量和质量之间没有冲突。

“在上个世纪,我们主要解决了温饱问题,主要是吃饭。现在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普通人不满足于吃饱,还需要吃好。因此,我们进行了战略调整,不仅是为了高产量,也是为了高质量。”袁隆平说:“优质和高产之间没有矛盾。不能说高质量不是高产量,高产量不是高质量,但这只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据袁隆平介绍,日本稻米协会副会长在品尝超级稻米后表示,袁隆平的超级稻米可以与日本的优质稻米相媲美。“的产量是每亩800斤,我们的超级稻是每亩800公斤!日本人很自豪,但他们对大米印象深刻。我们的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

采访中,90岁的袁隆平谈到了杂交水稻,并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是这位老人一生的奉献精神。如今,杂交水稻已经走出国门,在越南、印度、孟加拉国、美国、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生产和种植。袁隆平不仅让中国人民牢牢把握住自己手中的饭碗,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