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5字,读完约2分钟

时间: 1941年春天

地点:栖霞牙山附近村庄,栖霞城北牟氏庄园

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的旧址分布在山东省栖霞市牙山附近刁崖后、凤凰庄和栖霞城北古镇都村等20多个村庄。 三分校中心的工作地点在凤凰庄村中西部、东北部和古镇都村牟氏庄园。

1939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穿越黄河来到太行山区和山东。 1940年4月,抗大一分校大队来到胶东,在招远县灵山一带与胶东抗日军政干学校共同编辑,组成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胶东分校。 6月,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简称胶东抗大),贾若瑜改名为校长,廖海光改名为政委。

热点:【烟台红地图】栖霞成立胶东抗大

1941年春牙山解放后,胶东抗大由县三元村迁至齿山西麓刁崖后,在麻地一带,拥有比较稳定的学校地址。 几个月后,他搬到牙山北麓东匡村(今凤凰庄),各阵营分别驻扎在雀刘家、小庄(今富庄)、悬崖等20多个村庄。 6月,聂凤智接替校长,廖海光接替政委,黄经琛担任教育长。 10月,为了活跃校内和地方的娱乐生活,根据旧抗大文艺推进队成立了战旗剧团。 胶东抗大反复教育训练生产,直接参加反对投降和扫荡的战斗。 1942年11月,胶东抗大改名为胶东军区教导二团。 学校部机构进行整编,废除战旗剧团( 1945年以后恢复),学生共计约千人,组成9支队伍,组成3个营地。 胶东抗大从创立到改编的3年间,训练了共计2000多名军政干部,为地方培养了很多青年干部。 栖霞城解放后,1945年两团迁往城北古镇都村,团部教他住在该村牟氏庄园。 1947年2月,教二团改称山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 1948年,为了迎接全国解放,学校开展了三检三整,首要训练南下干部。 11月,许多干部和500多名老士兵前往华东局,准备过河。 1949年5月青岛解放前夕,胶东抗大离开栖霞,1950年并入华东军政大学。 胶东抗大培养了许多革命骨干,在部队干部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热点:【烟台红地图】栖霞成立胶东抗大

目前胶东抗大位于凤凰庄村的部分旧址,通常受到保护。 凤凰庄村聂凤智校长的两个办公室因为多年失去了修理,濒临倒塌,需要尽快维护。 当时的抗大学生在凤凰庄村房子的墙面上写的“中国人民领导人毛泽东支持”的标语,依然清晰。 胶东抗大受古镇都村牟氏庄园内旧址保护,2005年庄园内建成了中日战争纪念馆,这里是栖霞市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以前传入教育基地。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热点:【烟台红地图】栖霞成立胶东抗大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