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91字,读完约9分钟

回顾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环境,我们首先会想到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奔向新的高峰。全国上下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各地都出现了投资热潮。人们纷纷下海,投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赚钱。然而,问题很快就出现了。1993年,出现了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来控制经济过热,宁愿放慢经济增长速度,让中国经济平稳着陆。最终,经济软着陆成功实现。

袁钢明: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经济软着陆”只是一个简单的词。然而,对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袁刚明来说,这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次亲身经历:通货膨胀得到控制,过热的房地产得到有效抑制......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袁刚明更关心的是:决策层如何通过扩大供给来解决城市生活资料供给不足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各种机制的作用,使金融机构在整体紧缩的背景下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这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在最近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被完整地再现了。

当时,经济投机非常严重

Nbd:那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经济软着陆”的必要性呢?中国经济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袁刚明:从背景来看,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还需要快速发展的观点。中国经济突然爆发。为了经济增长,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扩大贷款和放宽贷款。然而,与此同时,采取了一些过度的措施,导致经济过热。什么是过度手段?例如,实行金融自由化将为地方政府、企业和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开辟各种扩大贷款和融资的途径。

袁钢明: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

这使得经济不仅快速上升,而且还出现升温和高烧现象,导致经济风险急剧增加。1993年,当“经济软着陆”开始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主持了经济工作。他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风险急剧增加的局面。

现在看来,这种情况有好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从好的方面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之前的低迷和衰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出现了“高烧”。到什么程度?当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4%以上。与以前相比,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般在10%左右。

还有什么过热现象?主要是通货膨胀,价格上涨太快,普通人无法承受(603883,股票市场)。此外,在1992年的快速增长之后,1993年出现了爆炸性的高速增长。例如,固定投资的增长率可以达到60%以上,对工业和一些行业的投资已经爆炸式增长。这种扩张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非常危险的影响。

这种冲击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金融上。当时,金融领域的融资、投资和贷款到处都很混乱。过去,银行贷款有困难,但现在每个人都认为机会来了,所以银行开始放贷。伴随着突然的放松,从来没有过热的情况。最重要的是,从1992年到1993年,深圳和海南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

采取更多措施防止经济起伏

Nbd:当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促进经济软着陆?除了传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我们在那一轮宏观调控中采取了什么新措施?

袁刚明:我们刚才谈到的现象,是指朱镕基主持经济工作以来,他的任务已经转变为防止经济过热,防范金融风险,进行宏观调控。我们应该从过热回到正常稳定的增长。与此同时。一旦经济过热并受到监管,就不会出现经济下滑的局面。没有监管和控制,经济将被“推低”。经过几次改革开放的实践,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分造成经济的起伏。这对整个监管的顺利实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袁钢明: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1985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突然上升到很高的水平,有关方面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和行政手段。在1986年和1987年,经济增长再次下降。在发现它下跌后,它立即开始推动,于是通货膨胀再次出现。此外,1988年,中国面临“价格突破”。当然,“价格突破”有利于刺激市场和企业的活力,而价格的上涨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收入,但也会带来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调控经济的过热和通货膨胀,但后来却造成了明显的经济衰退。

袁钢明: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

然而,当时的形势已经很严峻。1993年,在分析了上半年的情况后,采取了一些“紧急制动”措施。国务院已经形成了一套全面的宏观调控政策,即控制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措施。根据投资、消费、信贷、金融和外汇等一整套措施,一些此前过度扩张的行业得到了整顿。受到打击的最明显的行业是房地产。

在实体经济中,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对温和的措施。这不同于“一刀切”地参与房地产领域的投机活动。首先,应该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实体经济部门在没有银行支持的情况下过度扩张。

然而,需要支持的实体经济部门应根据情况继续得到支持。对于需要发展的弱势产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基础设施也要保证资金的供给,在宏观政策上要整体收缩。但重点、重要和薄弱环节都要给予支持。也就是说,“压力是有保证的”。

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监管强调“结构性”。当时有人提出,要坚决控制和坚决拆除一些过剩产品、不正确和不适合发展方向的投资;但是,我们应该对一些需要补充的薄弱行业给予全力支持。这样,它给银行和货币政策部门提供了一个结构框架。这也是后来宏观调控的做法:我们不仅要强调总量,还要强调结构和差异。“有松有紧,有紧有紧”。

袁钢明: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

至于货币部门,应该从整体上收紧货币总量。但是,一些需要资金的部门应该得到支持。当这种精神从总行传到分行时,有人建议银行在安排信贷时应有一定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反映在帮助我们发展支持产业上。

在金融方面,当时提出了新的融资方法,如放开民间信贷、信托公司、委托贷款和私人金融机构。这些方法也出现在国有银行,如银行间贷款,这一措施也出现在那个时候。当各银行的资金紧张时,资金从何而来?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银行间的调整和贷款来解决,这一措施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这也表明,当货币开始收紧和调控时,一些银行和金融之间的资金调节方式也得到发展和保留,以防止在货币紧缩期间资本链的可能断裂。

袁钢明: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

在调控的时候,我们已经考虑过这样的情况,一旦调控出现,就会有很大的起伏。因此,与其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如将速度的放缓分散到接下来的几年。后来,“软着陆”一词被总结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慢慢恢复正常状态,以防止经济突然下滑的影响。

我以前调查过的很多汽车和家电企业,随着经济的增长都有很大的发展,结果资金收缩,这些企业都完全倒闭了,失业也很严重。在这一轮调控中,重点是防止货币贷款的突然收缩导致企业陷入破产状态。所有紧缩措施都应该慢慢实施,给被压缩的行业一个/0/。因此,在1993年实施监管时,没有出现融资链大规模断裂和企业倒闭的情况。

袁钢明: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

相反,由于监管缓慢,经济持续升温。就这样,1994年成为中国通货膨胀率最高的一年。1993年开始调控时,通货膨胀率不到20%,到1994年底,年通货膨胀率达到24%。因此,有些人怀疑,为什么通货膨胀反而更高?事实上,这表明,在调控之初,采取“软着陆”战略、不追求调控的指数突然下降,而以前的惯性依然存在。

此时,面对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的考验。在调控方面,我们不仅要收紧货币政策,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强供给和改革。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当时蔬菜的价格比较高,而且上涨明显,这对消费和价格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以前蔬菜供应不足,各地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措施。例如,随着“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地方政府开始重视支持蔬菜种植。通过增加供给来促进通货膨胀的解决。

袁钢明: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

中国经济已经成功软着陆

Nbd:那一轮经济软着陆中采取的措施最终是什么时候完全生效的?软着陆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袁刚明:从当时(1994年)的宏观数据来看,贷款和投资的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都比1993年有所上升。宏观调控真正生效是在宏观调控的第三年,也就是1995年。监管相对温和,不会造成以前过度监管对经济造成的损害。

当时,我调查了很多企业。起初,他们无法适应,但他们采取了各种调整措施来渡过难关。监管是有代价的。一些企业发现他们没有订单,过去的贷款变成了坏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找到另一条出路,比如寻找其他一些产品,这也得益于空所给予的监管。最后,除了一些泡沫严重的行业外,家电、汽车等实体经济行业还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泡沫破裂和破坏。

袁钢明: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

自1995年以来,经济正式显示出调控的有效效果,经济过热现象明显减少。1996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从14%下降到10%左右。通货膨胀率也下降到普通人满意的程度。价格缓慢下跌,供应方也有机会进行调整。从1995年到1997年,我们可以看到货币的增长率开始趋于合理,约为16% ~ 20%;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也是合理的,物价上涨水平已经恢复到5%~10%,没有出现极端情况。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袁钢明: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