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78字,读完约7分钟

[摘要]在2013年两会期间,黄曾对媒体说:“市长只是一个职位,经济学家是一辈子的,你别想把我当市长。作为市长,如果我是你的官员,我不会这样和你聊天的。”

“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崛起不是资本牛,也不是政策牛,而是一场基本的体制改革。”3月20日,黄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经济月报》上说。

和过去一样,这一次,黄的《语录》再次成为头条新闻。

黄,67岁,自2016年底辞去重庆市市长职务,并于2018年退休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新任副主任委员,参与各种经济热点话题的讨论以来,一直活跃于公众之中。

从政府官员到高端智库的经济学家,黄退休后依然忙碌。

去年至少参加了16个论坛

3月20日(周三)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一楼多功能厅有120多名与会者。现场,黄作为当天的主题发言人之一,围绕改革开放和创新三个关键词,详细解读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泰晤士报》记者注意到,尽管离开浙江多年,黄的地方口音并没有改变,说话的语气是轻而重的。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黄展示了他一贯的演讲风格:全过程的发表和ppt未使用;对数字非常敏感,几十个经济数据很方便;演讲的内容不仅清晰,而且简单。

虽然他离开重庆担任市长已经两年多了,但在互动问答环节,组织者和参与者习惯性地称他为“黄市长”。会后,许多听众想与黄市长进一步沟通,但他拒绝了,并在助手的陪同下乘坐一辆黑色红旗轿车离开。

这一幕成了黄典型的退休时刻之一。

据《时代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黄在2018年离开财经委员会后,出席论坛并发表公开演讲16次以上,覆盖京沪深沈等地。大多数演讲都与金融市场有关。

例如,去年8月12日,在第12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上,黄就a股市场提出了六点建议,包括尽快建立有效的退市制度。打破股票市场的“刚性赎回”;抑制大股东高额套现和减持股份。之后,在10月20日的上海论坛上,黄再次强调了退市制度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市场不能进入,它将是一个僵尸市场”。这可以从演讲的“深入而简单”的评价中看出。

黄奇帆这一年:至少参加16场论坛 偏爱京沪高校

《时代周刊》记者发现,在16个论坛中,从区域角度来看,黄与上海和北京的接触较多;就组织者而言,与大学有许多联系。去年7月,黄出席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毕业典礼并发表了讲话。他回忆说,1991年2月,他在现场听了邓小平关于金融的重要论述,当时“大为震惊”,这成为他后来学习金融知识和处理金融事务的思想指导和动力源(600405)。

黄奇帆这一年:至少参加16场论坛 偏爱京沪高校

去年9月26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通过官方微信宣布,黄正式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并加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唯一一位正式特聘教授。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同志主要从事和主管经济工作,表现出了卓越的经济治理能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官方微信上写道。不到一个月之后,10月20日,黄作为特聘教授出席了复旦大学举办的“2018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黄奇帆这一年:至少参加16场论坛 偏爱京沪高校

去年11月9日,黄访问了他的母校上海科技大学,并作了题为“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战略要点和措施”的学术报告。

黄参加论坛、到处演讲并不难。他的口才很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泰晤士报》记者,他在会见黄时,觉得他在一起谈话时“思路很多,水平很高”。

会说话是黄的特色菜之一。去年12月29日,格力电器(000651)董事长董明珠在第17届中国经济论坛上透露,黄对经济有着独特的见解,尤其是他说:“我吃面条和跟他聊天时,嘴巴都进不去。”

著名经济学家在他的文章《从黄的发展思路谈中国的财富积累》中也提到,2012年8月,他跟随黄参观了一个项目,“途中他不停地解释了4个小时,主要是因为他说了,我听了。”在这篇文章中,对黄的评价是:“此人思想细致缜密,组织能力强,对数据的掌握系统化。”

“经济学家是终生的”

黄生于1952年5月。1968年9月,受“文化大革命”影响,16岁的黄被迫辍学,成为上海焦化厂的一名普通车间工人。1974年,他被推荐到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工业大学)仪器仪表系学习自动化仪表,成为“工农兵学生”。黄回厂后,从技术员做起,1983年7月晋升为上海焦化厂副厂长。

与中国顶尖的经济智库相比,黄的教育背景不高,直到47岁才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然而,这并不妨碍黄成为最了解中国经济的人之一。他的经济理论基础更多地来自于他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时代周刊》记者通过中国知识网了解到,黄在焦化厂已开始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十余年:1983年5月,他与共同签署并发表了《特菲尔法在制定职业病诊断标准中的应用》;1984年6月,黄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焦化厂煤气热值自动控制系统》。

1983年12月,31岁的黄离开上海焦化厂,正式步入政坛,成为上海市委组织部的联络员。仅仅四个月后,1984年4月,黄被调任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综合计划办公室副主任,开始参与宏观经济管理工作。1987年初,黄调任上海经济信息中心主任,负责收集和分析与经济有关的各种数据。

此后,发表的论文大多与经济有关。如1989年5月,黄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经济学的学术论文《综合经济管理部mis逻辑模型的设计》。1991年12月,黄调到浦东发展办公室后,发表了《面向世界的宏伟工程——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2001年10月,黄辞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职务,告别工作了33年的上海,登上长江出任重庆市副市长,在重庆工作了15年。

在重庆,为了解决主城区的烂尾楼问题,黄握有铁腕,被房地产开发商称为“房地产大敌”;2004年,他成立了裕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解决大型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此外,他还在重庆建立了一个“八大投资”的投融资平台,引起了世界银行的关注,世界银行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

工作经验离不开平凡的不懈努力。据澎湃新闻报道,曾与黄联系过的两人说,他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报刊杂志,重点是财经类,而且“边读边撕了一大摞报纸”,把自己认为有用的材料随意放在文件夹里,每次都要看。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黄除了阅读书籍和纸质资料外,还喜欢通过手机微信学习。一位与黄奇帆关系密切的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有空在,他就会拿出手机,在车里,在开会期间,甚至在去厕所的时候。”

黄奇帆这一年:至少参加16场论坛 偏爱京沪高校

如今,黄对的经济活动总是充满热情。

事实上,与黄市长的头衔相比,可能更喜欢经济学家的身份。在2013年两会期间,黄曾告诉媒体:“市长只是一个职位,经济学家是终身的,你们不要把我当成市长。作为市长,如果我是你的官员,我不会这样和你聊天的。”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黄奇帆这一年:至少参加16场论坛 偏爱京沪高校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