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35字,读完约8分钟

“水电之王”、“中国首富”和“能源之王”……这些是外界给汉能创始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董事长李贴的标签。在这些标签的背后是李在他多年的商业生涯中经历和讲述的故事。

但现在,李的“让一切都发电”的故事正面临危机。在汉能集团被披露拖欠员工工资后,天银超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汉能集团已70次被列为遗嘱执行人。同时,包括北京汉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子公司被列为执行机构。

汉能集团的故事将如何继续?李曾经说过:“知道汉能的过去就能知道汉能的未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李曾经告诉市场的三个故事。

01励志故事:金水电站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笑话,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可是我们蹲在深谷里,蹲了十年,一个个都干了。”多年来,金水电站的建成被李宣传为汉能集团成长不确定的典型故事。

在金水电站开工之前,李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1988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李从老师那里借了5万元开始创业。他从中关村(000931)开始购买电子元件,并涉足玩具贸易、矿业、水电站等业务。

2002年,李在广东、青海、浙江和广西拥有多个小水电站。今年,李、等民营企业家在中央部门的组织下赴云南进行投资考察。云南水电资源工程让李和君大放异彩,2003年,汉能金安桥水电站正式启用。

据李自述,金水电站建设前后总投资200亿元,高峰期日投资1000万元。为了维持项目的运行,李先后出售了浙江、青海和广西的水电站,公司几乎所有的资产都投资于此。

2008年底,投资巨大的金水电项目被披露未经批准就开工建设,其贷款被多家银行冻结。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李放弃了汉能集团大股东的职位,引进了恒基兆业董事长张。张直到2011年4月金水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才退出。后来,李回忆起这个筹备过程时说:“当时的资金就像是磨盘,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2011年,金水电站开始蓄水发电。建成后,金水电站分两期总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2012年8月,当所有四个机组都接入电网发电时,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千瓦时。金水电站的建成,不仅给韩带来了数十亿元的年收入,也给李带来了更大的威望和资本。有了这个资本,开始给李讲他的下一个故事,太阳能薄膜发电。

2019年下半年,汉能公司暴露出员工工资集体上涨、金融贷款合同纠纷被起诉、金水电站股份被拍卖等负面消息。李在筹备金水电站时遇到的资金困难,现在又在光伏薄膜的故事中重演。

2019年6月12日,李在回答汉能民营化答谢会上的发言中再次提到金水电站的建设经验,他说,我为什么要发言?只有了解汉能的过去,我们才能了解汉能的未来。世界上大多数人不相信汉能,但如果你相信它,你可能有机会,所以如果你赢得信任,你将赢得一切。

02资本故事:从首富到拖欠工资

“我们往往高估一至两年内的变化,低估五至十年内的变化。一到两年的变化有时会让我们失望,五到十年的变化总是让我们吃惊。”2012年底,虽然当时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李还是经常谈到这句话。

有趣的是,现实正朝着李估计的相反方向发展。两年后,2014年,在香港上市的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持续上涨,李成功登上中国首富宝座。7年后的2019年,汉能薄膜不得不选择从港股私有化,该公司面临着诸如拖欠工资和资金紧张等负面消息。

李在2009年进入光伏薄膜市场,当时李告诉市场,太阳能(000591)薄膜技术主宰了光伏市场,最终实现了清洁能源生产。

2013年,汉能电影集团成功在香港借壳上市。上市公司汉能薄膜的业务主要分为上游和下游。上游是为生产薄膜光伏组件的工业园区提供生产设备,而下游是销售相关的薄膜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光伏产业自2012年以来已经经历了一场危机,但从2011年到2014年,汉能薄膜的净利润实现了快速增长,从7.3亿港元增长到33.1亿港元。在炫目业绩的支撑下,汉能薄膜的股价于2014年底开始起飞,从每股1.8港元飙升至2015年3月5日的每股9.07港元,李曾在2015年成为新富。

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5月20日。同一天,汉能薄膜的股价在开盘后不久从7.35港元暴跌至3.91港元,随后该公司宣布停牌。5月28日,HKEx宣布将调查汉能薄膜。7月15日,香港证监会采取了罕见的惩罚性措施,命令汉能薄膜停止所有股票交易。

截至目前,HKEx尚未公布汉能薄膜的调查结果,但在当年的媒体报道中,市场认为关联交易和市场操纵是HKEx调查汉能薄膜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汉能薄膜上市以来,其关联交易一直受到外界的批评。2013年,汉能薄膜的关联交易达到100%。2014年,关联交易略有下降,仍达到62%,前五名客户占销售额的98%。

在巨额关联交易下,汉能薄膜发电的商业模式受到市场质疑。一些市场参与者指出,长期以来,汉能集团母公司是汉能薄膜的唯一客户,汉能薄膜将自己的生产设备和整条生产线出售给附属公司,汉能薄膜从汉能集团的基地生产汉能薄膜组件,最终汉能薄膜购买了这些组件并将其安装在相关电站。这种左撇子和右撇子的商业模式让人很难相信公司业绩的真实性。

“故事大王”李河君

经调查后,汉能薄膜采取多项措施恢复港股交易,包括终止与母公司的多项关联交易、李辞去董事长职务、汉能薄膜控股股东从汉能集团转出等。,但没有一个被HKEx认出来。2019年,汉能薄膜有限公司最终选择了私有化,该公司没有希望恢复交易,被迫退出市场。

根据私有化计划,独立股东持有的汉能薄膜股份将被spv股份取代,而汉能薄膜控股股东汉能移动(Hanergy Mobile)将寻求在未来a股上市。如果上市成功,独立股东将有望用a股取代spv股票。

目前,a股市场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日益严格。汉能集团重返a股的计划落空,李描述的资本故事遭遇瓶颈。

03商业故事:让一切都发电

“让一切都发电”是李对汉能薄膜太阳能市场的一个宏愿,也是李商业故事中描绘的终极图景。

2009年,汉能进入光伏市场时,光伏行业有两条技术路线:薄膜技术和晶体硅技术。与薄膜技术相比,晶体硅技术具有更高的光能转化率,是当时市场的主流技术。

但是李最终还是选择了薄膜技术。与晶体硅技术相比,薄膜技术有更广泛的应用。除了在发电厂中使用,薄膜技术还可以用于更分散的场景,例如新能源汽车、屋顶、玻璃等。

然而,要应用于这些场景,薄膜技术不仅需要解决光能转化率低的问题,还需要为薄膜技术的应用找到一个真实的场景。

因此,2013年后,汉能集团先后收购了四家技术领先的海外公司,掌握了铜铟镓硒和GaAs薄膜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转化率。另一方面,汉能薄膜还开发了使用薄膜技术的产品,如汉能墙、汉能瓦和汉能伞,以拓展薄膜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

然而,根据2018年年报数据,尽管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方面投入巨资,汉能薄膜产品下游的实际销售情况仍与上游设备的销售数据不成比例。根据年报,2018年汉能薄膜上游业务(包括薄膜太阳能高端设备生产线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收入为195.5亿港元,而下游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创新应用产品收入仅为17亿港元。

此时,李的三条故事线已经开始合拢,励志故事能否再次上演取决于李能否顺利走出目前的困境;你能否继续获得资本的青睐,取决于汉能能否向市场证明公司有自我造血的能力;至于能否实现自我造血,就要看汉能集团的薄膜技术能否真正实现“万物发电”。

但现在,下游业务仍难以实现自我造血,已经出现资金短缺迹象的汉能集团真的能坚持到那一天吗?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故事大王”李河君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