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78字,读完约11分钟

在14年里,他建立了300亿个帝国。41岁时,他跳楼自杀。许多疑问仍未解决。金庸集团董事长魏东被称为京城江湖上的“最后一个大哥”。魏东留下了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资本市场的兴衰。

十年前的今天下午4点,41岁的魏东突然跑到阳台上,当着父母和妻子的面从九楼跳下。

这一突如其来的跳跃不仅结束了昔日京城江湖的生活,也决定了魏东创建的金融帝国“金庸体系”的命运。

卫东和“金庸部”一度是资本市场江湖的代名词。德隆帝国崩溃、周正毅倒台后,魏东一度被称为京城江湖上的“最后一个大哥”。他在14年内创造了300亿元的市场价值。“金庸部”帝国不仅控制着九芝堂(000989,诊断股票),前进药业(600479,诊断,

在他事业的巅峰时期,他突然自杀身亡,这非常令人尴尬。在他的一生中,他极其低调,从未接受过媒体采访,也没有在网上留下照片;他死后,人们聚集在一起哀悼,员工们称赞他是一个好老板,朋友们口中的良师益友。虽然斯里兰卡人民已经去世,但十年过去了,许多谜题仍未解开。

死亡原因令人困惑

“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我的强迫症近年来越来越严重...但是最近外部环境给了我巨大的压力。强迫运动和强迫思考几乎一直困扰着我。由于严重的失眠和抑郁,我无法面对生活,也不知道将来是否能摆脱它……”

这是魏最后一句话:“献给最亲爱的人”。正如魏东在临终遗言中提到的,长期困扰魏东的强迫症和抑郁症是他选择自杀的原因,而自杀曾经是外界所不能接受的。一些熟悉魏东的投资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难以置信。魏东曾经输了很多钱,但当时他和他在一起。“我看不出他心里有一点担心和波澜。这样的人怎么能选择自杀呢?”

涌金系缔造者魏东自杀十年谜团未解 曾两次被约谈

2008年4月29日,魏东跳楼自杀的消息传出后,关于死因的猜测有很多版本。有人说魏东没有自杀,而是病了。至于“外部环境压力”的最后一句话,据推测,魏东因涉嫌资本运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已被有关部门调查,他选择自杀是因为无法承受压力。

4月30日,九芝堂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证实,魏东自杀,死因是其长期患有抑郁症和强迫症。5月1日,魏东的妻子通过媒体公开了他死前的遗言。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一位资深刑侦专家曾经调查研究过魏东的遗书,认为遗书“疑点太多,写的时候状态不正常”。但是从那以后,没有媒体从他们的家庭中学到更多。

一个在首都战场上多年的商人突然自杀了,死因不明,这真的让外界很不服气。然而,根据当时《财经》和其他媒体的报道,魏东在选择自杀之前肯定曾两次接受中央工作队的采访。具体原因不明。郭进证券的一位内部人士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魏东在接受采访后“情绪低落,很少说话”。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外界将其与他最后一句话中的“最近的外部环境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联系起来。外部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给魏东带来了如此难以承受的压力?即使“金庸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德隆集团前总裁唐万新也被判有罪8年。魏东为什么选择自杀?

种种谜题都没有解开,或许我们可以一窥魏东的资本运作和他是如何创建资本帝国的。

金庸帝国的创始人

魏东的简历可谓“一帆风顺”、“年轻有为”:1986年考入中央财经大学国家经济与管理系,199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经济发展”专业攻读研究生。当时,媒体用“绝顶聪明”、“一代奇才”、“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红背心”等词来形容魏东。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1995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的魏东在“3月27日国债期货案”中代表“仲景凯”为“万国证券”和“辽国法”效力。另据报道,魏东个人从中赚了约2亿元。另一份声明称,魏东此时已离开“京京开”,并先后成立了北京金庸金融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金庸实业有限公司..

随后,27岁的魏东通过北京金庸金融咨询有限公司控制了九芝堂集团和郭进证券..2007年1月,郭进证券通过吸收合并实现借壳上市,成为第二家借壳上市的券商。2002年收购九芝堂,出任九芝堂集团董事兼湖南金庸董事长,后成为金庸部核心投资平台。

据《新京报》等许多媒体报道,魏东的第一桶金来自期货。由于政策的敏感性和把握性,早期的“金庸体系”主要从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特定阶段的一些股权交易,如再分配、法人股转让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巴曙松在《淘金制度岸》一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股市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法人股能否转让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当时,拥有信息渠道或消息灵通的“金庸系统”抓住了机会并“带头”,为未来的发展和增长积累了投资经验和资本。

巴曙松在文章中还提到,2002年是“淘金热”的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前,“淘金热”主要是抓住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政策机遇,根据政策热点转移到各种投资市场,以“盲点套利”(利用市场定价失误或制度障碍获取回报)的方式获得高回报、相对低风险。此后,“金庸部”开始进入工业领域,控股九芝堂,成为前进药业等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涌金系缔造者魏东自杀十年谜团未解 曾两次被约谈

随着控股公司成都建投成为a股市场首只高价金融股票,投资风险投资的青岛软控和北青传媒与其他上市公司、金融企业以及与九芝堂、前进药业、云南信托等资产相关的部分未上市高科技企业一起成功上市。至此,“金庸体系”已经成型。

当时,很多人认为魏东早年没有父亲魏振雄的帮助就能建立起如此庞大的黄金帝国。据公开报道,后者是中国财经大学会计系的第一位会计学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名教师向媒体证实,魏振雄也是财政部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大学毕业后,魏东曾担任中国经济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主管,这也是他依赖父亲的一个证明。然而,魏东本人听到这些话时感到非常反感。

涌金系缔造者魏东自杀十年谜团未解 曾两次被约谈

毫无疑问,他的父亲魏振雄、兄弟冯伟和妻子陈金霞在“金庸体系”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报道,魏东和他的兄弟冯伟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前者注重投资,善于利用人才,而后者擅长企业战略,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卫家族产业”。著名经济学家陈金霞是吴晓求的得意门生,后出任上海金庸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成为魏东的妻子。

涌金系缔造者魏东自杀十年谜团未解 曾两次被约谈

尽管受到媒体的质疑,魏东始终保持着低调的态度。他从未公开接受媒体采访,直到去世前也没有透露更多关于他家人的信息,甚至在网上也找不到他的任何照片。

在“金庸体系”成长为一个帝国的过程中,只有魏东自己知道它的资金来源和运作方式,而真相却像一个谜一样沉默着,被魏东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带走。

自残的根源来了

在魏东之死留下的诸多疑问中,外界经常提到的是,他曾两次被有关部门采访,对其背后的原因众说纷纭。据当时各大媒体的公开报道,魏东的采访主要是针对郭进证券的借壳上市和九芝堂的重组,但这两项资本运作相当可疑和复杂。

2005年,“金庸部”通过其子公司收购成都证券,后更名为郭进证券。经过两年的借壳上市,它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成功借壳上市案例之一。借壳上市后,卫东通过九芝堂集团和湖南金庸控制了郭进证券。矛盾的是,在资本运作过程中,郭进证券进入成都建投股份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两步到位。伴随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所有权结构和股东权利。在所有证券公司一步上市的情况下,外界开始猜测“非常规操作”背后的意图。

涌金系缔造者魏东自杀十年谜团未解 曾两次被约谈

在那年《财经》的一篇报道中,分析了“两步走”可能带来的收益。如果我们看看成都证券的初始投资和成都国资委1000万元的现金支付,以及郭进证券目前所持股份的价值,通过一系列的“淘金系统”运作后,其账面利润至少将超过90亿元。但事实上,不止如此,也许更多。

九芝堂股权转让过程中也发生了同样的问题操作。据《南方人民周刊》报道,2002年1月23日,持有上市公司九芝堂60.74%股份的长沙九芝堂集团被出售给湖南金庸、上海钱泳科技和杭州五环实业。湖南金庸占49%的股权,间接持有九芝堂29.76%的股权。后来,经过几次股权变动,湖南金庸、

由于金庸只收购了上市公司29.76%的股份,低于要约收购的门槛,因此没有披露收购信息的义务。不过,据业内人士估计,整体转让价格约为1亿元人民币。此外,九芝堂已有300年的历史,1亿元的转让价格明显偏低。自那以后,九芝堂的主营业务业绩逐年下滑。2007年前后,相关部门多次来长沙调研。

早在2005年,《证券市场周刊》的一篇文章《九芝堂募集资金去向不明》就曾质疑过九芝堂股权转让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当时,整个经纪行业处于低迷状态,但金庸公司在7月中旬控制了成都证券,并增加了资本和股票,为借壳上市做准备。2006年7月,郭进证券获得受监管证券公司资格;2007年3月,郭进证券成功借壳上市,复牌后第一天股价飙升129.6%,成为a股市场第一只高价金融股,使得郭进证券的股东获利颇丰。此后,金庸利用九芝堂、郭进证券、前进药业等上市公司参与金融公司或拟上市公司,如交通银行(601328)和云南国际信托。

涌金系缔造者魏东自杀十年谜团未解 曾两次被约谈

不可忽视的资本环境是,由于德隆、弘毅、朝华、呈贡的相继衰落,金庸主动登岸借壳上市。据当时一些业内人士透露,上市后的“金庸体系”显示出逐步转向规范化运作的意图。出人意料的是,出现了巨大的逆转。2008年3月,有消息称,中央纪委决定对证券公司的借壳上市进行彻底调查,郭进证券也被传出以引起关注。魏东死前接受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采访的消息越来越被公众舆论所证实。

涌金系缔造者魏东自杀十年谜团未解 曾两次被约谈

“金庸体系”经过不同层次资本运作后的实际版图是什么样的形状和规模,魏东的两次访谈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从现在开始不得而知。

后“金庸体系”时代

2008年6月,一直站在卫东身后的陈金霞接过重任,进入了后“金庸体制”时代。但与魏东辉煌的一生相比,它更像是最后的挣扎。魏东的死也带走了个人资源和大脑运作,“金庸体系”失去了它的“领袖”,开始在资本市场崩溃。魏东死后一个月,“金庸部”开始试图脱手生存,并进行艰难的去金融化。九芝堂和前进药业兑现了他们在交通银行的所有股份。

涌金系缔造者魏东自杀十年谜团未解 曾两次被约谈

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的郭进证券变得动荡不安。首先,郭进证券前董事长雷波因王毅一案下台,然后有国有资产背景的冉云上任,导致郭进证券多名高管辞职。很快,“金庸”分析师就经历了多次跳槽、高层人事变动和ipo失败。尽管郭进证券的控股股东仍然是陈金霞,但随着股权的稀释,曾经辉煌的“金庸”帝国正在衰落。

有论者认为,“金庸部”的最终辉煌来自魏东生前的布局。“当每个人都沉迷于期货辉煌的过去时,他转向了大规模的股票市场;当所有人都陶醉于股市时,他开始投资风险投资、中小企业板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每一步都基本上踩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上。”

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的评价可能更为客观:“金庸由于经过深思熟虑的运作,拥有非常丰富的信息和网络资源,能够把握制度变迁的时机,形成相应的赚钱模式。”总之,金庸体系成长的每一步都是一代私募股权投资者兴衰的写照,也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

魏东留下了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资本市场的兴衰。在动荡的资本市场中,许多私募股权机构脱颖而出。德隆、超华、明日等昔日的金融帝国经历了野蛮的成长,普遍采取了依靠个人资源或商业背景建立、成长和扩张的发展轨迹,这些都在经历了全能之后消失了。随着监管环境和政策的改善,如何获得持久稳定的资本运营模式成为一个挑战。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涌金系缔造者魏东自杀十年谜团未解 曾两次被约谈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