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75字,读完约9分钟

改革开放40周年

他在华锐的办公室墙上挂了两块匾,一块写着“无敌仁,硬面创新”,另一块写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证券市场的先驱

生于1955年12月

正文|《中国企业家》记者田甜编辑|米娜

早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流传着一个传说:a股价格连续几次下跌。魏走到交易大厅中央,说股价要涨了,股市真的开始涨了,交易所的红衣人看着魏的动作,决定是买还是卖。

魏,中国证券市场的早期开拓者,有着传奇的一生。他敲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但五年后由于“3.27国债期货事件”而辞职。后来,他成为华锐风电的董事长兼代理总裁,但8个月后,由于内部分歧和矛盾,他毅然辞职。

一个

魏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他15岁时成为一名士兵。在新疆伊犁的沃兹,勤劳的品格在冰雪中被培养。复试后,魏考入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加入国家审计署。

系统内的工作相对来说是循序渐进的,而魏希望尝试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在时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的帮助下,魏于1989年调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部副主任。第二年,李鹏总理宣布开发上海浦东。

这样,个人生活轨迹的变化就巧妙地与时代的全局联系起来了。

当时,国内资本市场的基本形式正在形成。在北京,王伯明、高西庆、李庆元等人创办了联合研究设计事务所;深圳有10个证券交易所柜台,经济特区的证券公司已经开始接受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转让业务。然而,上海和浦东的发展自然需要民间资本的参与,证券交易所也适时诞生。

1990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海外访问期间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于今年内开业。当时只有半年的准备时间,中国还没有明确的证券交易所概念。魏主动接受了英雄的职务,并为上交所做准备。

许多年以后,魏回忆起这件往事,说自己是个小人物,但无知者无畏。“当时我只知道交易所从事证券交易,我从来没有想到今天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解放前,上海是远东的金融中心。在旧上海,战争频繁,股票市场发展不佳。如何建立证券交易所?魏发现了老上海人的学习经验。他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所以他不得不做进一步的研究。

魏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过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厅的照片。为了找到类似的地方,他去了上海的几个地方。经过初步调查,有几个地方被拒绝了。这时,据说在北外滩的浦江饭店有一个大厅,这是一个有150年历史的欧式建筑。魏迎着正午的阳光向浦江宾馆走去。看到这个大厅非常吸引人,它被定为交易大厅。

当时,发达国家的交流主要基于口头投标。国内金融界人士也对这种交易方式持乐观态度。因为只有少数股票交易,口头交易可以创造一种氛围,使交易所不至于太冷清。

但魏坚信,高科技日新月异,90年代新建的交易所应该采用电子交易方式。他大胆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500万元的筹备基金中提取100万元从事电子交易系统。

有了这样的飞跃,没有人能保证成功。什么是交易规则,应该遵循什么程序?当时,这些基本问题在中国还不清楚。负责开发计算机交易系统的工程师在接到指令后的六个月内开发出了一个系统。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幕。

魏已经等这一天很久了。但是他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在过去的几天里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敲定。例如,他在电视上看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开门时的钟声是相当礼仪性的,他决定通过敲锣来打开市场。起初,发现的锣又大又细,敲起来并不富有。后来,经过几次挑选,他看中了最喜欢的锣。

目前,国内证券交易所交易员穿红色背心、经理穿黄色背心的做法,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以来一直沿用至今。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的颜色很酷。魏认为,如果贸易商穿红色,整个市场将更加丰富多彩,气氛将充满活力。他让人们买红布。结果,工作人员认为黄色更好,所以他们决定擅自购买黄色布料。魏又让人去买红布做马甲。交易所开业时,暂时决定经理们应该穿黄色背心,因为已经做了几件黄色背心。

他创建上交所 办公室里写着"我不下地狱 谁下地狱"

12月19日,魏起床时,一只脚肿得连鞋子都穿不上。他没有太在意,从邻居那里借了一只大鞋子,穿上两只鞋,一只大一只小。

魏一瘸一拐地和工作人员一起安排了现场。所有的客人都进了体育场,他们忙得他的脚都肿了,他不得不靠在墙上迎接客人。11: 00是龚的营业时间。时间快到了,客人们还在大厅里兴奋地谈论着参观,还有不少人还没有进入开幕式。按照既定程序,魏需经上交所董事长授权才能开市。

电子显示屏已开始显示交易数据,场景顺序未得到维护。无奈之下,魏敲响了沪市开盘的第一锣。“如果我不发布指令,电脑就会全乱了。当我敲门时,我不知道交易能否正常进行。”他后来回忆道。

这也是中国股市的第一声锣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至于魏自己都没有预料到。在筹备过程中,负责电脑交易系统开发的工程师曾向魏询问设计需求,魏说3000支,很快就突破了。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第一笔交易跨越进入了电子交易时代,这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大规模扩张和中国投资者在短短几年内翻一番奠定了基础。

魏还首创了股票无纸化交易,不仅节省了交易时间和投资成本,还消除了假冒伪劣股票扰乱市场的可能性。

在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时,魏提出要创办一家证券杂志。获得新的序列号并不容易,但上海证券交易所需要及时传递交易信息。1991年4月,魏创办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内部刊物《上海证券报》,这是上海证券报的前身。

这本内部杂志一出版就卖了1 空,几个月后发行量超过了10万份。当时有媒体报道说,一位卖茶叶蛋的老太太看到卖上海证券比卖茶叶蛋好,于是她改行卖报纸。不久,这位老太太成了股东。

从内部杂志的创办到报纸的正式出版,魏的影响越来越大,市场开始琢磨魏的文章甚至一句话的意思。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这种情况已经逐渐改变。

“过去,当我在报纸上发表讲话时,市场可能会变化100点。现在我根本起不来了。这是一件好事,表明市场规模大且成熟。”魏在1995年曾感慨地说。

魏在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期间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市场拓展和国债期货的实施。1992年,魏访美一个月。他深深地感到,一个市场的健全和发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开放和自由竞争。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到199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席位从最初的50个扩大到6000个。国债期货也使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联系紧密。

1995年,魏文远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职业生涯意外地以“3月27日国债期货事件”而告终,这是一次multi-空国债期货交易。1995年2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交易的8分钟内就发出了1056万张面值为2112亿元的国债卖出指令,当天开仓的多头全线破仓。

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实,空方面存在恶意违规行为,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万国证券的负责人关金生被监禁,魏文远因疏忽而辞职。

许多年以后,魏回忆起这段经历,说“无怨无悔”。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条件还不成熟,更多的是受浦东发展等政治因素的驱动。然而,计划经济的束缚、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不完善的交易机制规则也为快速发展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埋下了隐患。作为证券市场的早期开拓者,魏可能要付出代价。

从那以后,魏从事贸易,注重投资,他的目光逐渐锁定在工业上。2012年8月,魏文远接任股东空姜华瑞代理总裁,被媒体视为“东山再起”。然而,这一次任期较短,只有八个月。

2011年,华锐风电上市后一度陷入亏损。2012年4月,华锐风电董事会决定成立一个由魏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公司进行全面调查。经过调查,魏认为,华锐的问题在于,它无法在汽车快速扩张后停下来。例如,当时华瑞建了很多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最高为30%,应收账款高达100亿元。

成为代理总裁后,魏首先改革了华锐的组织结构。在公司内部,27个部门被削减到9个。华瑞集团原本是一个市场管理部门,直接指挥一线的生产经营。魏认为,华瑞集团未来应该成为智脑,子公司是发达的四肢,集团主要从事战略规划、计划管理和标准制定,包括支持和服务。与此同时,他下放了大量权力,目的是让每个子公司独立运作,并对自己的盈亏负责。

他创建上交所 办公室里写着"我不下地狱 谁下地狱"

部门精简意味着人员减少。魏任职期间,华锐员工总数从4000多人减少到1600多人。一些员工无法接受,举着标语去华瑞办公大楼抗议,但魏不在乎。

2013年5月13日晚,华锐风电的董事会一直开到5月14日凌晨,这场争论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魏提出的决议案,九位董事中有七位投了弃权票,魏除了他自己以外,只得到一票。他当场辞职,离开了华锐风电。

他的离开是宿命的。就像魏在华锐的办公室墙上挂的两块匾,一个写着“仁者无敌,勇者创新”,另一个写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他创建上交所 办公室里写着"我不下地狱 谁下地狱"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1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