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0字,读完约4分钟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有许多起源和传说,这里只介绍以下四个:

源于纪念屈原

根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倡精英管理和授权。他让强兵变得富有,并敦促美国与秦朝作战。他遭到了子兰等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贪得无厌,被逐出京城,流放到沅水和湘江。流放期间,他创作了《离骚》、《田文》、《九歌》等不朽诗篇,忧国忧民,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因此,端午节又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攻破楚京都。屈原一看到祖国被侵略就心如刀割,但他不忍抛弃祖国。5月5日,石宝写完他的杰作《怀沙》,投奔汨罗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场壮丽的爱国运动。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非常悲痛,他们赶到汨罗江去瞻仰屈原。渔民们划上他们的船,在河里把他钓上来钓下去。一位渔民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和鸡蛋等食物,把它们“扑通、扑通”地扔到河里,说如果鱼、龙、虾和蟹都吃饱了,它们就不会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面后也纷纷效仿。一位老医生把一罐雄黄酒倒进河里,说这是为了打晕龙和水怪,以免伤害屈医生。后来,因为害怕饭团会被龙吃掉,人们想出了用印楝树叶包米饭,然后用彩色丝绸包裹它们来制作粽子的主意。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后来,在每年五月的第五天,会有龙舟比赛,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广泛流传于江苏和浙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的伍子胥。楚人伍子胥的一个著名成员,他的父亲和兄弟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伍子胥抛弃了黑暗,把他的眼睛投向了明,并赶到吴去帮助吴伐楚。五战之后,他进入了楚杜英城。当时,楚平王死了,子胥挖了一个坟墓,鞭打了300具尸体,为他的父亲和兄弟报仇。吴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赢得了每一场战斗。岳大败。越王勾践邀请他与夫差讲和。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富查不听。吴被杀。他被越国收买,诽谤陷害子胥。夫差相信了,给了子胥一把剑。子虚死了。子胥原本忠诚,视死如归。子胥临死前对他的邻居说:“我死后,我会挖出我的眼睛,把它们挂在吴京的东门,看着越南军队进城来消灭吴”。他自杀身亡。夫差听了,勃然大怒,下令将子胥的尸体装入皮革,于五月五日投入河中。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源于对孝女曹娥的纪念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当时一个孝顺的女儿曹娥救了她的父亲,投河自尽。曹娥来自东汉的上虞。他的父亲淹死在河里,好几天没见到尸体了。当时,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14岁,日夜在河边哭泣。17天后,他也在5月5日跳入河中,5天后取出了他父亲的尸体。传到,再传到县令,县令杜仍立碑为弟子邯郸淳颂。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孝女曹娥的墓今天在浙江绍兴。后来,曹娥的纪念碑是由金代的王毅写的。后来,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曹娥庙建在曹娥去河边的地方。她居住的村庄被重新命名为曹娥镇,曹娥为他父亲而死的地方被命名为曹娥河。

图腾祭祀起源于古代越民族

现代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就有一件具有几何图案和陶魏特征的文物。据专家介绍,剩下的氏族属于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落——历史上的百越氏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表明,他们有连续纹身的习俗,生活在水乡,是龙的后代。其生产工具有大量的石器,还有铲子、凿子等小型青铜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锅碗瓢盆中,用于烹饪食物的印花陶鼎是他们独有的,也是他们民族的象征之一。直到秦汉时期,仍有数百名越南人,端午节是他们为祭祖而创立的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的百越人已经融入了汉族,其余的已经发展成为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节日。

来源:烟台新闻

标题: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地址:http://www.yccyxh.org/ytxw/578.html